为加快推进新线建设,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广州地铁超四万名建设者坚守在设。其中,芳白城际铁路、二十二号线后通段等多条线路如期完成关键节点红和古,为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攻克大坡度小半径隧道掘进难题
近期,随着“中建芳白6号”双模盾构机顺利出洞,标志着芳白城际空港出入段线Ⅳ线实现隧道贯通。截至目前,芳白城际铁路(芳村—白云机场北)土建工程累计完成 51%。10座车站中,6座已封顶,4座进行土建施工;10个区间中,2个已贯通,6个进行土建施工,剩余2个进行前期准备;出入段线Ⅱ、Ⅲ线进行土建施工,Ⅳ线已贯通。

空港出入段线Ⅳ线自出入段线明挖段Ⅱ始发至人和站接收,线路长度约2526米,隧道线型为“S型”小曲线隧道,最小转弯半径350米,最大坡度34.53‰,地质主要为溶洞发育的灰岩以及深厚砂层,局部存在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机如何克服大坡度及小转弯半径,并在灰岩区长距离掘进,成为隧道施工的首要难题。同时,区间隧道还需下穿密集建筑物群,且有三分之二范围在岩溶强发育地段,岩溶见洞率60%,施工风险较高。

为解决小半径、大坡度、长距离掘进的难题,广州地铁联合施工单位中建四局选用盾体为前大后小梭式结构的盾构机,并缩短盾构机主机长度、增大刀盘开挖直径、缩短管片长度,以适用于小曲线、长距离掘进的工况。此外,广州地铁还牵头组织中国建筑芳白城际总包部等单位开展新型盾构导向系统及盾构智能掘进辅助系统科研工作,自动计算后续每环盾构掘进最优推进油缸行程和管片拼装点位,能有效控制盾构姿态、确保管片拼装和隧道线型质量。
同时,建设者们还采用跨孔CT法对溶洞进行探测,采用“斜孔注浆+止浆墙”的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下穿密集建筑物群的施工任务;引入BIM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显示施工现场动态,便于进行施工模拟和方案优化,显著提升各专业协作效率。
1700人同时作业红和古
全力推进施工建设
在地铁二十二号线芳村站的施工现场,机电安装及车站装修等工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州地铁建设公司第七建管部副总监王玮正在带队逐项检查工作计划落实情况,重点关注车站装修推进、成品保护以及地面恢复等工序,深入到站厅层、站台层各个工作面,督促现场管理人员做好工序间协调和细节管理,保质保量,尽快实现车站移交运营单位调试的目标。

在西塱站现场,建设公司机电设备管理部项目工程师杨兴舟正在现场检查环控机房施工进度。作为二十二号线西塱站的业主代表,他牵头参建各方,通过前期精细化建模,基于模型进行风管、水管、桥架等材料下单制作。同时,他积极进行施工组织规划,推动砌筑和综合管线划分区域同步施工,做好工序衔接,极大地缩减了环控机房施工工期。在此前“桦加沙”台风来袭时,杨兴舟也24小时驻扎在工地,确保工地防汛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工地安全。

为加快推进二十二号线后通段施工建设,广州地铁联合施工单位广东建工集团、广东华隧建设集团统筹调配资源,采取多作业面并行施工模式。据统计,施工高峰期全线共投入作业人员达1700人,组织48个专业班组轮班作业,20台大型设备等全负荷运转,全力保障工程进度。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地面交通环境复杂等施工限制,建设团队通过多专业穿插、三维建模进行各专业碰撞检查等手段攻坚克难,以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为目标全力冲刺,力争早日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目前,二十二号线后通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6%,全线轨行区及2座车站已“三权”移交,剩余车站进行机电和装修施工。
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保证假期工地安全稳定
为确保双节期间平安、稳步、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广州地铁制定并落实多项安全保障措施。在节前,建设者们认真分析研判在建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全覆盖式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大检查,对暗挖、深基坑等重大风险源和大型起重机械设备进行重点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隐患。同时,扎实做好备汛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切实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强化假期值班值守和过程巡查,全力保障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来源|建设公司
文|张晨牧 赵成胤 杨国峰
红和古
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