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肉时总忍不住琢磨:排骨和瘦肉都是猪肉无忧配,凭啥排骨一斤要 20 多,瘦肉才 15?论实打实的肉量,瘦肉还更多,直接炒着吃多过瘾?肉摊老板聊起这事儿,道出 4 个门道,听完总算明白了。
一、排骨就那么点,抢都抢不着猪身上的排骨,藏得特别 “金贵”—— 就贴在脊椎两边,一根猪从脖子到尾巴,脊椎边上的排骨加起来也就十来斤。这十来斤里,还得剔掉多余的碎骨,剩下能正经卖的 “肋排”“脊排”,更是少得可怜。
可瘦肉就不一样了。猪腿上的精瘦肉、里脊上的纯瘦肉、臀尖上的瘦肉,好几个部位都能出,一头猪轻轻松松能剔出几十斤。肉摊老板说得实在:“一天能收十头猪,瘦肉加起来有几百斤,排骨撑死一百斤。来买排骨的人排着队,来晚了就没了;瘦肉随时来随时有,你说价能一样吗?” 物以稀为贵,这话在排骨身上体现得明明白白。
展开剩余69%二、排骨的营养,藏在骨头缝里家里有娃长个子、老人补身体,妈妈们总爱炖排骨汤 —— 不是没道理的。排骨里的骨髓、软骨,炖久了会融进汤里,咕嘟咕嘟煮上两小时,汤里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喝着鲜,还带着钙和维生素 D,难怪老人说 “喝排骨汤长劲儿”。
纯瘦肉里主要是蛋白质,营养也不错,但少了排骨里的骨胶原和矿物质。就像给娃做辅食,妈妈们更愿意用排骨炖粥,觉得 “带点骨头的肉,营养更全乎”。需求跟着营养走,买排骨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三、排骨的香,是瘦肉比不了的炒瘦肉时,得靠酱油、料酒提味,不然容易发柴;可排骨不用 —— 本身带着一层薄膘,还有筋膜和软骨无忧配,不管咋做都香得独特。
炖排骨汤时,骨髓里的胶原慢慢化在汤里,喝着黏嘴,连汤里的萝卜都带着肉香;红烧排骨更绝,肉皮煎得焦香,瘦肉嫩不塞牙,软骨嚼着咯吱响,肥瘦混着吃,一点不腻;就连清蒸排骨,光靠葱姜和生抽,就能鲜得人多扒两碗饭。
肉摊老板笑说:“你看饭店菜单,红烧排骨比炒肉片贵一半,不是老板黑心,是排骨做出来的味儿,瘦肉真替代不了。” 这口感上的优势,让排骨成了餐桌上的 “香饽饽”,价格自然比瘦肉硬气。
四、这些年,排骨越来越 “抢手”早年间,七八十年代那会儿,大家买菜先看 “能吃多少肉”。排骨因为带骨头,看着 “不实在”,价格还不到瘦肉的三分之一,好多人宁愿多买二斤瘦肉炒着吃。
可这几十年过去,大伙儿做菜讲究 “吃点好的”。炖排骨汤成了周末家常菜,给娃做糖醋排骨当零食,甚至烤排骨成了露营必备。买排骨的人越来越多,批发商给肉摊的进价也跟着涨 —— 以前排骨批发价比瘦肉低,现在反过来,一斤能贵 5 块多。
肉摊老板算过账:“进一斤排骨 20,卖 25 才能赚点;瘦肉进价 12,卖 15 就有赚头。要是排骨卖得和瘦肉一个价,纯属赔本赚吆喝。” 需求推着进价涨,售价自然就拉开了差距。
现在再去肉摊,看着排骨和瘦肉的价签,总算明白这差价里的门道:量少、营养全、口感香,再加上越来越多人爱吃无忧配,贵点也在情理之中。
发布于:广东省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